細顆粒物又稱細粒、細顆粒。PM2.5指環(huán)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.5 微米的顆粒物,也稱細顆粒物。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,其在空氣中含量(濃度)越高,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?晌腩w粒物又稱為PM10,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。在職業(yè)危害相關技術標準中,將能夠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顆粒統(tǒng)稱為“粉塵”。
雖然細顆粒物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,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。細顆粒物粒徑小,比表面積大,活性強,易附帶有毒、有害物質(例如,重金屬、微生物等),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、輸送距離遠,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(huán)境質量的影響更大。
此外,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要更大,因為直徑越小,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。10μm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,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。細顆粒物進入人體到肺泡后,直接影響肺的通氣功能,使機體容易處在缺氧狀態(tài)。
人體呼吸器官本身就有很強的防御粉塵(細顆粒物)進入和沉積體內的功能。細顆粒物進入肺部及人體的防御機制如下:
吸入空氣中的粉塵(細顆粒物),首先經(jīng)過鼻毛格柵的阻濾,繼而受到鼻咽腔解剖結構的影響,氣流方向和速度改變,在鼻腔及咽部形成渦流,塵粒(細顆粒物)受慣性作用,大于10μm的易撞擊而附著于上呼吸道壁上,這樣一般可阻濾吸入空氣中30~50%的粉塵(細顆粒物)。
氣流進入下部呼吸道后,隨氣管、支氣管的逐級分支,氣流速度變得緩慢,氣流方向改變,氣流中的塵粒(細顆粒物)沉降附著于管壁的粘液膜上,粘液膜下纖毛細胞的擺動將粘液推向喉部,隨痰排出體外,此部分阻留的粉塵多在 2~10μm大小。能進入肺泡的細顆粒物,多數(shù)小于 2μm,大部分被肺內吞噬細胞吞噬,通過覆蓋在肺泡表面的一層表面活性物質和肺泡的張弛活動,移送到具有纖毛細胞的支氣管粘膜表面再被移送出去。進入肺泡的細顆粒物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塵細胞(吞噬有細顆粒物的吞噬細胞)帶入肺泡間隔,經(jīng)淋巴或血液循環(huán)而到達肺及人體的其它組織,引起生理病理作用。
只有吸入的細顆粒物數(shù)量過大,人體呼吸器官的防御功能不能將其過濾、附著、阻留,或細顆粒物沉積于肺泡又不能完全清除時,才會在肺內沉積,從而從物理和化學兩個維度造成對人體的危害。物理上的異常導致塵肺病,化學上(有毒)的異常導致肺癌。
(本文來源/PM2.5)